中华儿慈会办公地点。 实习生 余虹 摄
病友填写的申请表 。图据中国新闻周刊
病友群中的配捐项目 。 受访者供图
中华儿慈会声明 。 图源中华儿慈会
近日,患儿何被中华儿慈会合作机构的家属近千究竟前志愿者柯善孝以“9958大病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的名义组织的“配捐”项目爆雷 ,近千万元救命钱被卷走。命钱
随着这一事件的骗走曝光,通过“配捐”来补贴医疗费和生活费的患儿何被大病患儿家长们的“生存潜规则”被外界所关注 ,背后的家属近千究竟风险也暴露出来。
配捐是命钱一种慈善募捐方式 ,通常由公益组织、骗走基金会发起,患儿何被根据社会公众为某公益项目捐款数额,家属近千究竟按照一定比例配合捐款。命钱国内最有名的配捐项目是腾讯发起的“99公益日”。在每年9月9日前后 ,为了激励公众自愿、积极参与公益,腾讯等平台会根据捐款金额贴补一定比例资金,一并进入公益组织的项目资金。
而此次爆雷的“9958大病儿童紧急救助项目”中,多位患儿家长谈到 ,自己的资金被要求汇给柯善孝个人账户,然后收到“返还”本金与补贴 ,这与通常讲的配捐,有着本质区别。
南都记者采访多名被骗家长,了解到此次事件的更多细节,尝试厘清柯善孝牵头的“配捐”项目的运作方式。
患儿家长们眼中的“老实人”
许多患儿家长认识柯善孝 ,是从他组织的配捐开始的。
只有少数几位患儿家长是在2019年就与柯相识 ,并真正见过柯本人和他妻子,他们都表示 ,“柯善孝两口子话都不是很多,但是人都蛮老实 。”
据了解,柯善孝也是一名大病患儿家长 ,其第三子于2019年确诊白血病 ,曾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治疗 。柯善孝因此逐渐结识一些其他患儿家长 ,也参与到一些慈善公益项目 。
在多位受骗家长的经历中,最早知道柯善孝组织的“配捐”项目是在今年3月份左右,柯以“9958项目河北负责人”的身份组织配捐 ,项目通常在微信群中发布,每次的配捐金额和名额各有不同 。
患儿家长报名成功后将被拉进微信小群 ,提供符合项目要求的医疗发票,然后将钱转账至项目发布人的私人账户,7~30天后就能收到本金和补贴的回款 。
到今年8月底,家长们发现柯善孝组织的“配捐”项目出现问题,“钱回不来了” 。
患儿家长王远2019年在武汉儿童医院与柯善孝相识,对其比较熟悉,今年年初9958项目在北京开会时,王远还见到过柯善孝。“以前我感觉到他这个人特别老实 ,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骗家长们这么多钱。”
徐南也是在2019年认识的柯善孝,同为患者家属,柯善孝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为人老实 、平时很热心”。徐南称 ,当年武汉地区的慈善筹款资源还不太多,很多患儿家长不懂怎样筹集捐款 ,柯善孝就热心地给他们介绍水滴筹这类筹款平台以及自己所接触到的一些慈善项目 。
另一名患儿家长赵利则是通过老乡介绍 ,了解到柯善孝在做的配捐项目,观望一段时间之后 ,在今年7月参加了配捐。
大病患儿的治疗周期一般都以年计 ,在为孩子治病过程中 ,家长们对于配捐颇为熟悉 。有家长表示自己一年能参与七八个配捐项目,其中也不乏将款项直接打至私人账户的项目。
患儿家长们并不细究转账究竟是对公还是对私,称只要能收到回款就行 ,这也为配捐项目爆雷埋下隐患 。
柯善孝“跑路”前后
8月底,柯善孝组织的其中一个“配捐”项目迟迟没有回款 ,涉及上百万的资金 ,这让参与配捐的患儿家长们焦急不已。
8月31日晚 ,患儿家长王远 、赵利 、徐南 、刘晓愿等一行七人直接赶往武汉,找到柯善孝本人 。在大家的当面质问下 ,柯善孝却始终无法解释钱款的去处 。
受骗家长表示 ,关于钱款去向,柯善孝对不同患儿家长的说辞不同,一时说自己将钱拿去赌博了,一时又说自己“和人合伙搞项目结果合伙人跑了”,一时又说放高利贷了 。
9月1日 ,王远、赵利等人将柯善孝从武汉带到河北燕郊某医院 ,向众多参与配捐项目却没有收到回款的患儿家长们说明情况 。柯善孝给当时在场的十多位患儿家长都写下欠条,承诺三个月内所有的款项一定会回来。
徐南称,9月4日 ,一位四川患儿家长得知配捐项目出了问题 ,从四川赶到燕郊 ,要求柯善孝必须在一天内返还十万余元的配捐款项 ,否则就立刻报警 。
柯辩称自己要回武汉贷款才能还钱 ,于是王远 、赵利 、徐南等人又跟随柯回到武汉。在柯善孝还清了上述四川患儿家长的钱后 ,王远等人内心的怀疑得以稍微减轻 。
王远表示,在这几天中,为了看住柯善孝 ,大家与其一同住在宾馆里。柯始终很镇定,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他向大家保证 ,最早出现问题的项目款项会在9月7日之前全部回款 ,其他项目的资金也会陆续回款 。
9月6日下午 ,他们决定又返回燕郊 ,继续与其他患儿家长沟通情况。当回燕郊的列车即将发车时,他们才发现柯善孝没有上车 ,而是“半道跑了”,最后给王远微信留言“对不起” 。他们立刻决定报警,但由于当地公安机关以不符合受理要求而没有受理,他们只能回到燕郊,和多位被骗家长一起前往廊坊当 地派出所报警。
9月8日 ,柯善孝自首的消息在受骗家长间流传开来。
9月13日,中华儿慈会发布声明称柯善孝近日已被河北三河市公安局燕郊治安分局拘押,正接受调查 。中华儿慈会回应 ,表示希望能推进三个举措 。一是在互联网平台上线针对受骗家庭的专项筹款项目,募集资金帮助受骗家庭。二是收集受骗家庭信息 ,对于符合9958项目资助标准的困境家庭 ,开通绿色通道由9958项目直接为患儿发放救助金 。三是由合作律所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
到目前为止,近千万元的救命钱最终去向仍不得而知。中华儿慈会方面也表示,因目前处在办案流程中 ,警方没有向其透露具体的涉案人数和涉案金额。网传的1000万元受骗额可能不是最终结果。
因案件目前处于办案流程中,当地警方暂未公布最新进展。
此次事件中的受骗患儿家长们仍在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
追问
柯善孝牵头的“配捐”项目如何运行?
这次爆雷的项目均最终指向柯善孝一个人。众多患儿家长表示 ,难以辨别柯善孝组织的“配捐”和以往自己成功参与的配捐项目之间的差异。
在大病患儿家长群体中,以老乡、(邻床或同医院的)病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很常见 。患儿家长微信群里不时会有自称是某某慈善公益项目的“工作人员”转发配捐项目,每次配捐项目的名额和金额不同,有102000元配捐2000元的 ,也有145000元配捐5000元的,项目名额在3至20个不等 ,患儿家长们往往需要靠“抢”才能争取到名额。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柯善孝牵头的“配捐”项目中 ,补贴金一般为1000~5000元不等 。比如在102000元配捐2000元的项目中,补贴金是本金的2% ,而145000元配捐5000元的项目中,比例为3%。
此次受骗的家长都提到 ,他们参与柯善孝的配捐项目之前 ,都已在9958项目“入档”(即录入个人信息)。只要成功“入档”,后续参与配捐就不用再提交信息,只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医疗发票。
据多位患儿家长所述,由柯善孝牵头的配捐项目有很多个 ,每个项目以“普通患儿家长-(一位或数位)中间人-柯善孝”为整体框架,类似一个金字塔。
在整个金字塔结构中,普通患儿家长处于最底端,人数最多 。患儿家长李先生告诉南都记者 ,家长们投入配捐项目的资金大都来自于家庭借款、借呗、信用卡等 ,都是孩子的救命钱。
“中间人”负责发布或转发配捐项目 ,然后收集普通患儿家长的配捐款项,将一笔一笔零散款项汇集成一大笔资金,最后转到柯善孝的个人账户。“中间人”每召集到一位患儿家长参与进配捐项目 ,可以收到一定的抽成返利 ,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五六百元 。“我儿子也在治疗当中,经济压力非常重 ,(当中间人能)挣点生活费。”赵利说 。
配捐款项要经过多位“中间人”的汇集 ,其中,有的“中间人”的确有参与到配捐流程中,而有的仅仅是承担“资金流转”的角色,目的是规避账号被冻结的风险 。
柯善孝曾告诉过“中间人”徐南 ,“不要一个一个(账户)转过来,你集中收了 ,由你一个账户转给我,不要分得很散 。”在做“配捐”项目过程中 ,徐南的银行账号就曾因为频繁入账而被冻结过 。
焦点
到底是“配捐”还是“套捐”?
业内人士:要求把钱款作为“本金”进行配捐都不属捐赠
多位受骗家长表示,作为大病患儿家长 ,通过参与配捐项目来获得一两千元的回款,这在病患家属群里已是公开的秘密 。
患儿家长林壮告诉南都记者,在孩子患病初期 ,通过公众所熟知的水滴筹 、轻松筹的筹款平台的确能筹集到较多善款 ,但随着治疗周期的推进,上述平台能筹到的钱越来越少,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的筹款方式 。
根据受访家长的经历,南都记者梳理出患儿家长群体中三种常见的筹款模式:
第一种是个人筹款链接。家长将患儿自述病情的情况说明上传至公益平台 ,吸引爱心人士捐助。
第二种是申请公益大病救助项目。患儿家长求助于慈善公益组织 ,在平台上传患儿的相关资料,申请直接资助患者的公益大病救助项目,资料审核通过后 ,获拨项目善款。
第三种是参与公益组织 、基金会发起的配捐项目。在现实操作中 ,往往需要家长将患儿的个人信息、医院诊断说明、医疗发票等详细资料打印成纸质版邮寄给公益组织,通过参与配捐的审核之后 ,该配捐项目会向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筹资,公益组织、基金会则按约定比例配套善款 ,最终拨付给患儿家庭。
前两种模式是当前公益大病救助常采取的模式,大多符合监管要求。而第三种配捐模式之下 ,近年来频频爆出打着“配捐”名义 ,实为“套捐”的违法操作。这种做法不仅违法 ,也在伤害着公益行业。
有受访家长告诉南都记者,以前参与一些所谓“配捐”项目时也被骗过,“我最早的时候不太了解 ,自己糊里糊涂被骗了,当时是被骗了14万左右,到现在都还没要回来。”
也有慈善界业内人士指出,判定项目是合法配捐还是违法套捐,标准很明了:如果是要求把自己以及家庭的钱款作为“本金”进行配捐 ,都不属于捐赠,违反了《慈善法》关于慈善捐赠的规定。而如果配捐中倡导的“自筹行为”是发动朋友来捐赠,这种类型的配捐目前法律没有禁止。
(注:文中王远 、赵利等人名均为化名)
采写:实习生 余虹 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作者:汽车车载音响)